(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承担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专业实践课程。2022年承担14个专业29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开设实验550项,为2762名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总共服务196540人时,涉及14个专业,包括: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工程二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人工智能。
示范中心实行开放管理,在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任务同时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科研导师训练计划项目、毕业论文等工作。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修订开设所有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增加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实现了课程思政的全覆盖。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2022年度,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参加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0项。2021年大创结题国家级15项、北京市级33项。
深化与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合作,牵头开设2022华为智能基座暑期创新实践课。16名本科生获得2022年智能基座奖学金。
首届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毕业,2020级毕业61人,结业9人;出国6人、国内深造17人、就业27人。
计算机类专业部分获华为ICT大赛2021-2022全球总决赛特等奖1项;2022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22年全国程序设计竞赛天梯赛全国总决赛获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全国总决赛“珠峰争鼎”组高校三等奖,全国总决赛团队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2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全国总决赛(本科生A组),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2022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北京赛区(本科生A组),一等奖21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9项;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2022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获一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2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34项,参与学生343人,结题109项,其中国家级15项,北京市级21项。